11月21日,走进通州区刘桥镇出口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二期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农产品仓储中心、服务中心与家宴中心主体已见雏形,路东的千亩菜田里,成片的黑塌菜长势喜人。
“自2003年嘉安公司落户新联社区以来,出口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目前镇里建起了千亩蔬菜基地和5个初加工点,带动约8000户农户参与,亩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刘桥镇农社办主任纪晓玲介绍。今年9月,新联社区跻身2025年第二批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截至目前,南通共有242个村获评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产业兴旺是“宜业”的根基。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将新联社区及周边村镇的小农户稳稳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每年年初,企业便与周边基地、合作社及农民经纪人签订合同,明确种植品种、播期、面积与收购价,从菜薹、鲜葱到西蓝花、黑塌菜,近二十个蔬菜品种实现统一标准种植、精细分级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的全链条管控。
自2023年9月产业园立项以来,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六大配套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一个功能完善、内外联动的蔬菜加工配送综合中心加速成形。今年引进的月日源物流配送公司深耕本地市场,有效补齐园区冷链运输环节的短板,而嘉安公司则凭借在外贸渠道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二者虽业务侧重不同却在“种植—加工—配送”链条上形成有效互补与协同,共同服务于区域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
俯瞰刘桥镇,以九圩港为界,北部数十个蔬菜种植区绿意绵延。作为北部六村的核心,新联社区如同跳动的“产业心脏”,将蔬菜种植、加工、运输的辐射力不断向外延伸,长岸村、徐园村等周边村落主动抱团发展,形成“一核引领、多点联动”发展格局。
“我们不光种蔬菜、卖蔬菜,还要做加工、搞配送,让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增值。”纪晓玲说,刘桥镇秉持“依靠企业但不依赖企业”的发展思路,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与公共服务提质:整治河道、改造户厕、升级路网,完善的配套既让村民生活更舒心,也让营商环境更具吸引力,村集体收入随之稳步增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刘桥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全面开花”的发展模式,正是南通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在如东,掘港街道种子加工中心让“如东大米”附加值倍增;岔河镇古坝社区等六村“抱团”盘活闲置资产,年增收45万元;栟茶镇以“运河+古镇”为脉络,串起农旅、农商、文化产业组团,让各村错位发展;通州湾三余镇的马兰头、大豫镇的西蓝花,同样撑起了周边农户的“家门口就业梦”……从单村突围到集群发展,从特色种养到三产融合,这些各具特色的实践与新联社区的探索相互呼应,南通乡村的“宜居宜业”之路越走越宽。
“宜业”的根基扎实,“宜居”的底色愈发鲜亮。“乡村振兴百村先行、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南通全域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居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农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行走在南通乡村,污水管网通到家门口,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生活垃圾分类覆盖80%的镇街,生态河道覆盖率提升至60%。从刘桥镇的“一池春水”到南通全域的“百舸争流”,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图景,正在江海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