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GI”拿捏年轻人,用它减肥靠谱吗?
发布时间: 2025-11-19 09:40:51 编辑: 奚柯柯 文章来源: 江海晚报
字体:

印有低GI标签的商品

近年来,无糖、零卡、低脂等象征健康的标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食品包装上,“低GI”更是成为当下食品行业的热门词。

从对抗糖尿病、超重/肥胖等慢性病的营养干预方式之一,到减肥健身人群的日常生活方式,在社交平台上,“低GI饮食”已经出圈,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也成为食品企业竞相进入的消费新赛道。

究竟什么是“低GI”?吃“低GI食品”一定可以减肥吗?市面上五花八门的“低GI食品”都靠谱吗?昨天,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00后”消费者小刘是在超市试吃“低GI”食品后被种草的。“比起之前购买的其他品牌芝麻丸,‘低GI’芝麻丸确实没那么甜。正好,我那段时间想要控制体重,果断购入了一些。”

市民纪女士也是“低GI”食品的忠实拥趸。“我一直很关注健康饮食,前段时间在网络上了解到‘低GI’食品对于控制血糖、保持体重能起到作用,于是开始有意识地选购这类产品。”她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线上购买订单,“你看,这是我买的牛油果味和生可可味的高纤‘低GI’饼干,平时加班晚了就吃一包补充能量。口感上不会过于甜腻,而且吃完身体也没有不适感。”

从我市各大超市的货架到电商平台,“低GI”越来越多被标注到食品包装上。“我也是听好友推荐才关注‘低GI’食品的。”在机关工作的许大姐坦率地说,“这种食品的功效我也不懂,但好友说对稳定血糖很有帮助,我就在一些食品的日常采购中注意辨别‘低GI’这一标识了。我平时血糖比较高,这样的食物正好对我的胃口。”

一名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GI”即血糖生成指数,是描述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水平影响程度的指标,能显示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按数值可以将食物分为高、中、低GI三个档次,分别对应的数值是≥70,50~70,≤55。

饮料主食纷纷“傍”上低GI

昨天下午,记者随机探访了位于市区人民中路的一家连锁超市,店内标有“低GI”的食品不少于十几种。

记者看到,一款“低GI”皇馍馍售价14.9元,外包装标明该产品“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低GI认证机构认证,GI值<55,属于低GI数值范畴”。旁边另一款“低GI”青菜包售价15.9元,该产品配料表包含小麦粉、绿豆、黑米、燕麦胚芽米、青菜、香菇、赤藓糖醇等,包装同样强调“科学认证  升糖慢  放心吃”。

而在货架上方醒目位置,商家在展示牌上特别对“什么是低GI”做了相应的文字解释。

除了主食外,零食区、乳品区等货架上也不难见到一些“低GI”食品。

“这款无糖酸奶比较浓稠,可以抹在面包里吃,口感像嫩豆腐,卖得特别火。”现场一名店员见记者对某品“低GI”酸奶拍照,热情地向我们介绍。

店内在售的一款“低GI”黄精玉竹葛根轻养粥,外包装标注“低GI认证”和“低GI产品认证证书编号:375-DGI-2500002”,GI值不高于55。

值得注意的是,主打“低GI”食品与普通食品在价格方面有所差异。以该店一款“低GI”水果玉米为例,460克售价13.9元;另一款未标注“低GI”的黄糯玉米,460克售价为9.9元。

在电商平台,有关“低GI”的产品更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随机点开一款“低GI”饼干商品链接,页面写着“孕妈糖友安心吃”,1盒“低GI”饼干价格为23.5元,页面显示销量超过10万。有消费者购买后写下好评,“饼干口感不错,控糖人士可接受,饱腹感强,糖友出门在外也能放心加餐”。但也有消费者表示,该产品不仅分量较小,而且定价偏高,属于智商税。该商品详情页面显示,经上海长海医院营养科检测,GI值=44.62,认定为低GI食品。

片面关注标签概念并不理性

“低GI”的概念炒得火热,消费者困惑重重:低GI食品真的更健康?商家宣传的GI值是否可信?控糖人群、健身族是否真需要追捧?

“对于目前市场上较为火爆的‘低GI’食品,消费者还有许多认知误区。”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宏星介绍,“通常情况下,‘低GI’食品的消费人群,主要为想控制血糖和控制体重的人群。但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中的‘GI’值受许多因素影响,一个食品的‘GI’值低,并不代表你吃了这个食品之后,你的血糖反应一定很低,所以,简单地、片面地只看‘低GI’的标签,并不理性、也不科学。”

王宏星解释,人体能量的需求和他一天摄入食物总的能量,以及他的活动等消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所谓能量出入平衡问题。人们习惯于把目光集中于碳水化合物,但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总量、种类、摄入时机等大有讲究。就稳定血糖而言,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总量要对应我们个体的实际需要,种类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譬如多糖类如淀粉等。同时,也要注意摄入量,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对血糖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还要多选择一些膳食纤维相对较高的食物,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控制对食品中糖分的消化和吸收速度。

王宏星说,“低GI”食品看似对健康人群有利,对血糖控制也有一定帮助,但要警惕商家的夸大性宣传,事实上“低GI”食品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而且即便食用也不一定对血糖控制有明显效果。举个例子,有些人原本就缺铁缺钙,部分“低GI”食品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食用后缺铁缺钙现象反而会更加严重;有些人长期患有糖尿病甚至于有胃轻瘫,胃蠕动较慢,部分“低GI”食品会增加果腹感,对于控糖有好处,但是也可能增加患者腹胀感受、甚至于影响患者的正常营养摄入而导致一定的营养不良问题出现。因此,控糖人群、健身族还是要理性客观对待,不要盲目跟风。作为普通市民,在消费此类食品时最好请医院的营养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指导,避免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