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高新区隆政街道打造一批“小而美”的载体——“美”出经济价值 促进强村富民
发布时间: 2025-11-18 09:18:54 编辑: 孙睿 文章来源: 南通网
字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推动全会精神在江海大地落地生根,凝聚起以学促干、担当作为的强大合力,即日起,本报开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专栏。组织记者深入一线,书写各地、各部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效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精神面貌。

昨天中午,三辆大客车驶进海安高新区隆政街道德兴村龙湖山庄。140多名上海游客来此体验山庄风情,并在农家土灶馆就餐。

龙湖山庄总投资800万元,拥有商务休闲、特种养殖等四个功能区,运营8年来已经成为旅行社热门目的地,年接待江浙沪等地游客5万多人次。

隆政街道下辖10个村,其中9个为纯农业村。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这些村挖掘本地资源,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载体,促进强村富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隆政街道党工委书记顾仁军说,他们将构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体系,打造升级版的“小而美”,让“美”的颜值,“美”出经济价值。

“东边是牡丹园,2015年引进,流转土地400亩,种植牡丹、芍药,有30多个品种,一到春天,这里就是万人观花的场景;西边是白鹭园,每到夏天,白鹭与游客不约而同前来打卡。”

站在江苏中能木本植物油有限公司门口,海北村党总支书记于银凤介绍,这家企业2024年3月开始建设,专门生产牡丹籽油,目前生产线已经安装完成,明年投入生产。推进产业兴旺,海北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通过开发牡丹展示馆、白鹭小站等项目,形成春赏花、夏游园、秋收果、冬藏味的乡村游带动消费体验格局,实现村集体收入年增20万元的目标。

“16岁司号手王钧,在战斗中手臂被弹片划得鲜血直流,却死死攥着铜号不松手,坚持吹响冲锋号。这位红军战士就是我们村里人。”在北窑小院,建设村党总支书记徐培华说,2023年,村里对这个废弃的四合院进行改造,建成农耕民俗馆,承载乡愁记忆。这里已经成为孩子研学首选地,也是文明新风“传播站”,定期举办“乡风文明夜话”“道德典型说新风”等活动。

徐培华说,明年将升级北窑小院功能,以身边榜样激发村民干事热情,让这座老院落成为集文化传承、文明实践、村民自治于一体的多功能乡村治理“微阵地”。

俞万农场位于联合村,种植面积1500多亩,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全程机械化模式。农场的机库是孩子们研学的阵地,孩子们在这里感受泥土的味道,获得丰收的喜悦。

“通过打造全域振兴新样板,构筑共建共享新格局。”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贲越说,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提档升级白鹭园、龙湖山庄等“三园两庄一循环”产业布局,做精做优牡丹油等优势产品,举办“三里清风”露营派对、“稻香探秘”农事体验等活动,激励家庭农场打造智慧农业,以升级版的“小而美”点燃乡村原野,拉动消费。

本报记者 赵勇进 本报通讯员 周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