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于江苏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地带的七星湖社区,商贸繁荣、人流密集,是新就业群体的重要集聚地。七星湖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构建友好商圈、友好驿站、友好社区等多维度服务场景,推动阵地暖“新”、服务暖“新”、治理暖“新”深度融合,助力新就业群体安身又安心,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伙伴”的角色转变,谱写基层治理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的生动篇章。

筑牢阵地堡垒 打造暖“新”服务圈
七星湖社区围绕“新就业群体在哪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充分整合星湖001商圈资源,精心绘制“暖‘新’服务地图”,集中标注友好商户、休闲场所等各类服务点位12个,方便新就业群体直观查找、便捷享受服务。打造“星小驿”24小时暖蜂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提供歇脚休息、免费饮水、应急充电、医药急救、工具维修等暖心服务。驿站内设置意见征集箱和商超优惠展台,多渠道畅通信息获取与反馈路径,全方位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社区联动24小时红领书房、580星湖益站等阵地,构建覆盖商圈全域的友好服务网络,不仅满足新就业群体的日常需求,更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尊重、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
赋能成长路径 深耕暖“新”微实事
社区坚持从“微”处发力,以“微课堂”为载体,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和远程教育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新就业群体树立正确价值观。利用工作间隙,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心理健康、职业技能等多元化专题培训,助力新就业群体能力提升。“这些应急知识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他人。”外卖送餐员小李对培训活动深表认可。

结合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社区组织新就业群体与居民共同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设立“心愿墙”,发动党员志愿者主动认领、帮助实现“微心愿”。针对子女寒暑假“看护难”问题,社区开设“公益托班”,提供学业辅导与兴趣课程,以真情服务赢得信任。“孩子送到社区上课后,我在外跑车安心多了,孩子假期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全家都省心!”常跑火车站的网约车司机李师傅对“公益托班”连连称赞。

凝聚新生力量 畅通暖“新”双向道
暖蜂驿站不仅是服务站点,更是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社区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直接到人、覆盖面广”的工作优势,积极引导快递、外卖小哥担任“流动网格员”,在工作途中及时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创新推行“发现—上报—处理—反馈”志愿服务模式,结合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同时,组织新就业群体发放政策宣传、防诈骗等资料,通过“手递手”方式,构建“点对点”的精准宣传网络。

顺丰同城速运快递员花澄辉在驿站内休息时,写下“星湖湾52号楼附近路灯不亮,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意见投入信箱。隔天路过时,他看见维修人员正在更换灯罩,社区网格员也电话告知处理结果。这种“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闭环模式,有效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社区以党建力度托举民生温度,让穿梭于城市楼宇的“勤劳小蜜蜂”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共建者”。

始于暖“新”服务,归于基层共治。七星湖社区党总支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做优做强暖“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通过健全机制、拓展平台、强化赋能,推动更多“小哥”成为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基层治理的“协管员”,实现党建引领下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作者:张久红 沈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