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青
今年国庆期间,坐落在大生集团厂区东南侧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图书馆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修缮后保留了其整体风格和原有使用功能,同时增设自助借阅机等现代化设备,实现了与南通市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与此同时,工业遗存清花间厂房、大生纱厂仓库群6号库等也重焕生机,向人们展开一幅“百年大生、薪火相传”的时代新画卷。
红砖青瓦忆旧日,机杼飞梭铸百年。每一处工业遗存背后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人物的奋斗、工匠的创造、工艺的革新,彰显着时代精神。大生集团的工业遗存记录着南通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人文情怀的重要资源。对于建设者而言,是历史的回眸,记录先贤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对市民而言,是情感的升华,可以向后辈讲述南通过去的辉煌与荣光;对城市而言,这是发展变迁的见证,也是推进“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的生动实践,更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性格”。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工业遗存既是改造“难题”,也是宝贵资产。关键在于以何种眼光看待,以何种方式“打开”。除了老厂房的“蝶变”,藏在唐闸老街巷里的本土记忆同样迸发消费活力——老街蜿蜒的青石板路,汇集了蓝印花布、沈绣创作工坊、板鹞风筝等非遗的老字号,香气四溢的南通美食火饺、碳素牛肉……这些藏着“老南通”故事的“老空间”,正通过“场景复刻+体验升级”的本土化改造,衍生出“餐饮+零售+文创”的复合消费链,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续写工业遗存的创业篇章,赓续的是城市的工商文化基因。能“创”出什么产业,决定了工业遗存的功能和品质。有的地方提炼工业遗存中的文化元素,结合消费新潮流,吸引一批颇具特色的首店、首展入驻,成功化身城市潮流地标,不仅聚起了人气,还以点带面,带火餐饮、住宿、文娱等周边业态。还有的地方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链,靠着工商文化与创意文化的深度融合,用“原汁原味”的特色吸引大量游客,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这些创新探索,既留住了工业遗存的“筋骨肉”,也传承了创新创业的“精气神”。
让“工业锈带”蝶变为“城市秀带”,要凝聚各方力量。深入挖掘工业遗产内涵。总结、提炼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工业遗产文化精神内涵。利用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资源,建设工业博物馆、企业纪念馆等;因地制宜打造工业遗存主题公园、公共休憩空间,打造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基地、文旅消费场所,培育工业旅游、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水平。还要花工夫谋划工业旅游。作为一个全新课题,要将工业旅游融入大旅游格局,在保持原有工业遗存优势的同时,在“工业文化+科技”“工业文化+创意”“工业文化+农业”等方面着力,形成有影响力的工业文旅品牌。
当工业遗存在精细改造、功能提升中成为文化创意的聚集地、优质企业的孵化池、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时,就能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续写城市发展的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