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日报》(2025年11月04日第A06版)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产物,始终扮演着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与先进生产力“集聚地”的关键角色。从最初的产业园区到如今集产业、人才、科技、资本于一体,兼具城市功能与社会要素的多功能综合区,开发区的迭代升级不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一个核心问题始终萦绕其间:开发区并非一级行政区,法律没有规定设立国家权力机关,这一特殊属性导致人大制度在开发区的贯彻落实相对薄弱,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保障面临现实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开发区人大工作指南》一书,其问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破解开发区人大工作难题、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开发区落地生根提供了解决方案,堪称该领域少有的通识性、基础性都很强的指导用书。

作为一部出自一线地方人大工作者之手的专著,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创新精神,将多年来深耕开发区人大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化、多角度的总结提炼。不同于单纯的理论研究著作,作者扎根实践一线,深知开发区人大工作面临的痛点、难点与堵点,因此从人大制度覆盖的体制机制障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路径瓶颈,再到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现实困境,都进行了深入探讨。正是这种“沉浸式”的研究视角,使得本书既具备深厚的理论底蕴,又充满鲜明的实践导向,比较好地实现了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理论性与操作性的融合。
全书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我们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开发区实践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作者敏锐地意识到,实现人大制度在开发区的有效覆盖,需要结合开发区的特殊属性进行制度创新与机制重构。基于此,书中围绕建立健全开发区人大工作体制机制这一核心议题,提出了一系列很有新意的思路与举措,既有对人大制度基本原理的坚守,又有对开发区特殊治理场景的精准适配,为开发区人大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作为开发区人大工作指南读物,本书的系统性体现在对开发区人大工作的全方位总结和理解。从开发区人大工作的历史沿革与时代背景,到新时代赋予开发区人大工作的使命任务;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开发区的实践路径,到人大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代表履职、制度保障等具体工作的操作方法;从各地开发区人大工作的探索案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展望,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对于从事开发区管理工作的干部,还是人大系统的实务工作者,抑或是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学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启发。
从更深层次来看,本书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价值远超一部专业著作本身。首先,它为开发区人大工作系统性研究补上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关于开发区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发展、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领域,对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人大工作的系统性研究相对匮乏,本书的出现有效改变了这一局面,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添砖加瓦。其次,它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如何让这一理念在开发区这一特殊区域落地,是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本书构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发区模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开发区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参考。三是它为推动开发区治理现代化、激活治理活力提供了指引。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硬实力的提升,更需要治理软实力的保障。通过完善人大制度在开发区的覆盖,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能够有效凝聚各方共识、化解治理矛盾、提升治理效能,为开发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十四五”即将完美收官,“十五五”画卷就要全面开启,各级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不仅面临着繁重的发展任务,更要承担全面依法治国责任;不仅要突破制度供给不足的难题,更要强化对外法治建设,保证开发区工作在“两个循环”中的决策效率和机制的稳定。因此《新时代开发区人大工作指南》是“路标指引”,对于今后如何推进新时代开发区工作,特别是人大工作在现行制度下探索实践,如何在立法规范和区域治理需求之间找准平衡点,如何解决好保持开发区经济活力和维护制度的稳定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思路启迪和路径指引作用。
推动新时代开发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携手研究,探索前行!
作者:臧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