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风热线·市长上线》大型全媒体直播南通专场活动举行。围绕“为了‘最后一公里’的畅达”主题,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与各县(市、区)政府、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走进直播间,倾听百姓呼声,回应民生关切,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政风热线,是干部群众的“连心线”;市长上线,就是带头走好群众路线。从老旧小区改造到菜市场升级、从纾解企业排污管堵塞到整治“黄牛党”……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现场“答题”,直面民生痛点、优化办理流程,让市民通过一部手机、一个平台就能办成事、解难题。这是一份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市长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集中“亮相”,直面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敢担当,既解疑释惑宣政策,又贴近百姓想办法,体现出政府的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这是一次改进工作的公开承诺。直播节目中反映的问题,既有政策法规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更有作风症结。直播问政,有利于督促建立健全畅通社情民意、听取群众意见的常态化快速响应机制,让问题早发现、诉求快回应,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
这“最后一公里”,看似路程短暂,却承载着万千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期盼。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台上一分钟的承诺,需要台下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让南通越来越“好通”,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面对镜头的侃侃而谈,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还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让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都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绣花功夫,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往往并非宏大叙事的难题,而是“鸡毛蒜皮”的困扰。这些细枝末节问题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难以察觉,仅靠数据报表无法感知。它们潜藏在社区的角落里、百姓的闲谈中、市民的眉头间。这要求城市治理者们必须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主动走出“文山会海”,深入街头巷尾,去倾听那些最原生态的民声,去触碰那些最真实的民生痛点。
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思维转变。民生工程不是“想当然”的给予,而是“雪中送炭”的回应。一项政策出台前,是否充分听取了相关群体的意见?一个项目规划时,是否切实考虑了居民的实际需求?倘若决策脱离了地气,即便初衷再好,也难免在“最后一公里”处遭遇“水土不服”。推动工作,不仅要关注“做了多少”,更要追问“效果如何”“群众是否满意”。面对“针尖对麦芒”的民情拷问和百姓期望的眼神,干部们“如坐针毡”是常态,善于攻坚克难、最终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而这“最后一公里”,正是汇聚民心的重要场域。一场聚光灯下的问政,问得“辣味”十足,答得诚意满满。问政“点穴”只是一时之痛,功夫花在平时才是上策。多些求真务实的调研走访,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让每一分公共投入都能精准抵达群众需求的靶心,才能让政风热线实现民意与治理的“双向奔赴”,成为干群连心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