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州团区委聘请辖区某环境监测公司对本年度新建的13间“梦想小屋”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让小屋成为困境青少年逐梦路上最坚实的“安全港”。
自2021年起,通州团区委启动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聚焦全区6至16周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群体,以“梦想小屋”建设为纽带,以常态结对关爱为延伸,构建起“1+3+4+X”关爱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通州累计建成108间“梦想小屋”,惠及10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现小屋数量与受益人数“双破百”关键突破。该项目已连续两年入选通州区民生实事,成为通州落地落实青少年关爱服务的重要载体。
量身定制,小屋合“身”更加顺“心”
在金新街道金泰花园小区,“消防迷”熊同学的小屋刷上了火焰蓝,装修团队特意在墙面上绘制了“消防大作战”主题动画;十总镇的留守儿童小琪想要和奶奶共用一个卧室,装修团队专门设计“适老+成长”双适配空间,既保留祖孙同屋的温馨,又兼顾各自生活需求;先锋街道的双胞胎兄弟王瑞、王澄(化名)渴望拥有独立小天地,装修团队用“半墙书架+可滑动布帘”做灵活隔断,量身定制专属空间……
“每间梦想小屋都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但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改造意愿,推行‘个性化定制’,让小屋充满‘专属感’,既安全实用,又贴合童心。”通州团区委负责人介绍,每年年初,团区委联合团干部、网格员与青年志愿者组建摸排小组,深入全区14个镇街开展入户走访,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建立“家庭情况调查表+摸排对象信息表+村居公示”三重核验机制,真正实现“不漏一户、应助尽助”。
团区委秉持严谨负责的精神,始终把“梦想小屋”质量安全放在工作首位,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招投标,并对项目施工进行全程监管,竣工后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现场评估验收并开展环保检测,切实保障困境青少年的健康安全。通过逐户实地走访调研,坚持“一屋一策”制定改造方案,不仅详细记录家庭居住环境、孩子生活需求,更耐心倾听孩子的心愿与期待,让每间小屋都合“身”顺“心”。
长效陪伴,写好关爱续航文章
“每次来陪孩子写作业、聊学校的事,看着他们从腼腆不爱说话到主动分享小秘密,这种变化比什么都珍贵。”金新街道八角亭社区青年干事、区锦绣江海公益社工发展中心志愿者张智慧是通州区“希望家长”队伍中的一员。
小屋交付只是起点,持续陪伴才是“隐藏”福利。“梦想改造+”关爱项目坚持“小屋建成、关爱不停”,创新建立“1+N”陪伴机制,为每名小屋主人配备了1名由团干部、公益志愿者或专业社工担任的“希望家长”,同步链接N类筑梦帮扶项目,形成“扶志+扶智”双轮驱动的关爱模式。多年来,“希望家长”们定期到“梦想小屋”,给予孩子们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关心和心灵上的慰藉。
为了让陪伴更加系统和深入,通州团区委不断拓展“梦想改造+”服务边界,推出“梦想呵护+”暑期体检项目,联合辖区医院团委为小屋主人开展免费健康检查,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开展“梦想节日+”常态慰问,结合六一、中秋等节日,组织孩子们聚在一起做手工、品月饼、玩游戏,让他们感受“大家庭”的团圆温暖。打造“梦想旅途+”专题研学,联合区青商会、青联和社会组织,带孩子走进南通博物苑了解地方历史、走进海门科技馆探索科学奥秘、走进韬奋印刷厂感受文化传承,在沉浸式体验中开阔眼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集中关爱活动37场,实现小屋主人全覆盖,助力孩子们实现从“环境焕新”到“精神焕彩”的成长转变。
多元聚力,爱心接力汇成暖流
“在守护孩子们茁壮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从来都不是单兵作战。”团区委希望办负责人感慨道。
“梦想改造+”项目坚持由政府搭建关爱协作桥梁,统筹资源“聚心”,充分发挥“青商”“青联”“青年文明号”等青字号品牌、团体力量,动员青年骨干深度参与项目策划与落地,确保了项目的正确方向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依托“区青少年发展慈善基金”多方筹措项目资金,区内爱心企业主动担当“聚能”。近年来,累计募集爱心善款200余万元,为项目的持续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聚焦困境青少年所需、社会组织所能,“区锦绣江海公益社工发展中心”“向日葵志愿公益组织”等多家公益组织接续“发力”,孵化了“我们‘益’起来”“点亮微心愿”等一批优质小微关爱项目,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关爱、成长引导等专业化服务,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公益服务矩阵,确保了关爱措施真正落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青少年身上。
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助力、公益补位的联动模式,梦想小屋改造从“单点帮扶”变成“全员参与”,爱心在通州大地上持续流动。
“从‘住有所居’到‘心有所栖’,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目标。”团区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梦想改造+”与公益寒暑托服务、青年夜校、青春小店等品牌联动,进一步拓展服务内涵,助力更多困境青少年在社会的呵护下向阳生长、勇敢逐梦。
记者徐爱银
通讯员张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