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让老年人不只“有医靠”更有“暖心护”
发布时间: 2025-10-18 16:12:00 编辑: 高锋 文章来源:
字体:

江苏省卫健委近日公布了2025年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及优秀单位名单,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星镇卫生院、海门龙信乐颐荟护理院成功入选“优秀单位”。

近年来,海门区将“尊老、爱老、敬老”理念融入医疗服务各环节,以“老年友善文化、管理、服务、环境”四个维度为抓手,全面升级老年健康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3家单位获评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这不仅是对海门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全体医护人员践行人文关怀、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的充分肯定。

细节藏温情 服务暖人心

“陈医师,又麻烦你陪我挂号、就诊、取药了。”在海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厅,78岁的张兰英攥着陈致远医师的手说道。张兰英独居且视力不佳,每次来医院取降压药,都是陈致远陪她在“老年人优先窗口”排队,还会把用药说明逐字读给她听。这样的暖心场景,每天都在这里发生。

走进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友善细节随处可见:室外标识清晰明了、宣传栏内容醒目,室内文化墙与电子屏循环播放老年健康知识……在服务端,一站式服务中心配备了轮椅、老花镜等便民辅具,专门设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门诊与病区的无障碍设施、安全警示标志,都从细节处筑牢了老年人就医的安全防线。

除硬件贴心外,服务流程更围绕老年人需求“量身定制”:70岁以上老人无需排队就能挂号、缴费、取药;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体检。“上周我老伴突然腿疼得站不起来,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到了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每月打一次随访电话,提供医疗咨询和用药指导,比子女想得还周到。”家住周边的居民徐永发满意地说。

15分钟健康圈 守护留守老人

三星镇是家纺名镇,镇域内有不少留守老人。“很多老人子女在外做生意,平时没人照顾,一旦生病就很麻烦。”三星镇卫生院院长李俊说。为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有转诊”,三星镇卫生院联合海门区人民医院打造“紧密型医共体”,海门区人民医院专家每周都到卫生院坐诊,还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老人提供诊疗服务。

在卫生院门诊楼,“老年人绿色通道”标识格外醒目,70岁以上老人无需排队,可直接在专用窗口挂号、缴费、取药。“我有高血压、糖尿病,每个月都要拿药,以前排队得半个多小时,现在只要10分钟。”73岁的吴兰芳老人说,卫生院还为她建立了“慢性病管理档案”,医生会定期打电话提醒复查,还根据她的身体状况调整用药。

为破解老年人“挂号难、跑路多”痛点,卫生院推出“一站式服务”:工作人员帮老人填写挂号单、预约检查,陪同老人做B超、心电图等检查。除医疗服务外,卫生院还注重老年健康知识普及,定期在镇内村居开展健康讲座,内容涵盖高血压、糖尿病防治,老年人急救知识等。“我们要打造‘15分钟健康圈’,让老人在镇里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李俊表示。

医养相结合 尊享生命厚度

海门龙信乐颐荟护理院位于龙馨家园小区内,是由活力公寓与护理院组成的立体型CCRC康养综合体,提供对自理、半自理、失能长者的全周期高品质养老服务。“我们以一居室、二居室套间为单位入住,配备适老化家具、紧急呼叫装置等,为长者提供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乐活生活等全方位的温馨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位老人不仅拥有生命的长度,更尊享生命的厚度。”龙信乐颐荟护理院院长姚静妹说。

在龙信乐颐荟护理院,设有内科、外科、康复科等科室,配备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还与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有位老人急性心梗,我们通过绿色通道把他转到区人民医院,手术后又转回这里康复。”医务部主任席尚德介绍,护理院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医生定期为老人做健康检查,并根据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为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护理院推出“个性化照护服务”:对失能老人,护理人员会帮他们擦身、喂饭、翻身;对认知障碍老人,护理人员通过怀旧疗法等帮助改善记忆。“有位老人是认知障碍,刚来时不说话、不吃饭,我们每天陪她聊天、给她唱老歌,现在她能自己吃饭了,还会和我们打招呼。”护理部主任黄菊说。

护理院还注重与老人家属沟通:每天都会给家属发老人的生活视频,每季度召开家属座谈会,让家属及时了解老人生活和健康状况,更放心。

海门将聚焦老年人就医新需求,进一步优化多学科照护模式,升级适老化设施,探索“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新路径,让老年群体不仅“有医靠”,更能享受到更有温度的“暖心护”,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

作者:顾聆译 袁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