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空间实验室阶段‘成功首飞、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顺利补加、成果丰硕’的既定任务目标,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和宝贵经验……”3日上午,南通开发区竹行街道瑞兴社区活动室里,“科普爷爷”葛兆章正在为社区青少年科普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这场“童心向航天 共筑航天梦”活动是瑞兴社区“科普爷爷”群体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自今年7月起,社区联合退休教师等“五老”人员组建“科普爷爷”群体,通过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为青少年打开了探索科学与文化的大门。截至目前,该群体已开展20余场主题活动,覆盖辖区青少年400余人次,收获了家长与孩子的一致好评。
填补科普空白 守护成长需求
瑞兴社区作为拆迁安置与外来人口融合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中半数以上均为拆迁安置户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家长工作繁忙、社区科普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在暑期往往面临“无处去、无人管、学无门”的困境,科学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此前,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孩子对自然、环保、传统文化等领域的科普知识充满好奇,却缺乏专业引导。有很多家长反映说:“我们也想让孩子学习更多科普知识,提升知识储备,但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也没时间系统陪伴。”为此,7月初,社区特整合辖区“五老”资源,邀请有教育经验、热爱科普的退休教师组建“科普爷爷”群体,通过常态化、趣味化的科普活动,填补社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空白,让孩子们在暑期也能享受优质的科普启蒙。
多元活动落地 成长实效凸显
7月以来,社区活动室里总是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科普爷爷”的身影穿梭其中,一场场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在这里接连上演。自活动开展以来,“科普爷爷”群体结合青少年兴趣与成长需求,通过“科普+实践”的方式,让科普知识走出书本、走进生活。
7月9日,“科普爷爷”带着孩子们观察社区里的花草,讲解叶片抗暑知识,指导大家制作叶片标本。“我家孩子以前一到放假就不爱出门,现在每天都去公园观察植物,说要当‘植物小专家’。”家长龚文雅笑着说,“这比在家玩手机有意义多了。”7月25日,垃圾分类主题科普活动热闹开场。第二天,家长沈伟杰特意找到社区工作人员:“昨天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垃圾分好类,还监督我们一起做,这活动效果真是落到了实处。”
这些活动让青少年在趣味科普中汲取科学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探索态度,而家长们的正向反馈,正是“科普爷爷”群体用专业与热情浇灌出的育人成果,也印证了社区科普工作在连接知识与生活、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拓展科普边界 焕发课堂新彩
基于近期活动的良好反响,瑞兴社区计划进一步扩大“科普爷爷”群体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让科普之风吹进更多家庭。
瑞兴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将继续扩充科普队伍与内容,招募退休专家、医生等充实进科普教育群体中来,开展更多科普领域的活动。同时,积极联动家庭、学校以及辖区企业,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科普发展新模块,联合周边企业、社区开放“科普教育基地”,带孩子们直观感受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此同时,定期联系学校一同开展“科普小课堂”,保证科普教育不间断,让科普教育深入更多青少年身边。
本报通讯员杨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