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供图
国庆期间热映的《震耳欲聋》,是国内首部聚焦听障群体反诈题材的电影,剧情深度剖析了诈骗分子如何通过“定制骗局”精准收割听障群体,也映射了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创业者贷款骗局等特定人群的共性陷阱。
近年来,针对各类特定群体的金融诈骗层出不穷。尤其聚焦“有钱有闲”老年群体的骗局数不胜数,诸如“以房养老”“投资养老公寓”“购买收藏品”等,不法分子甚至还将元宇宙、区块链等高科技概念编织成针对老年人的“关怀陷阱”,让不少家庭蒙受巨大损失。今年9月金融教育宣传月以来,全市各金融机构深入社区、养老院等地,聚焦“防范养老诈骗”主题,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诈骗套路,帮助更多老年群体识别骗局,筑牢金融安全网、护好养老钱。
披上“高科技”外衣的新陷阱
披上“区块链”“虚拟币”等高科技的马甲,非法集资竟摇身变成“高大上”的新式养老服务,吸引了众多老年投资群体的关注。
最高检日前公布的一起案例显示,汪某以某公司等名义重点向老年群体推出“云储链”,并宣称该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贸易应用背景下的科技创新项目,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司的节点挖机在网络节点上挖掘“云储链”进行交易,也可以直接购买“云储链”在锁仓180天后增值70%再进行自由交易。此外,汪某等人还宣称每购买3美金“云储链”即送价值3美金的“养老链”,投资还可到国家五星级养老机构享受免费养老服务。一年半时间,汪某等人通过上述方式累计吸金2200万余元人民币。
此外,原本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促进城市消费者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的“云养经济”,也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的新手段。上海警方日前侦破的一起新型互联网非法集资案显示,某网络平台谎称拥有国外合作牧场,投资人线上投资认养,可获年化6%到12%不等的稳定收益,伍先生首投5000元后准时收到返利,遂短期内追加300万元“云养牛”,结果账户内价值300万元的牛被强制折抵成6万斤无法兑换的牛肉兑换额度。经警方调查,所谓牧场根本不存在,养殖视频图片均系剪辑包装伪造。截至案发,该犯罪团伙共非法募集资金5亿余元。
“这几种新型非法集资犯罪手法大家一定要多留意,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我市金融监管部门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时发出提醒,近年来,不法分子以元宇宙、虚拟货币、数字藏品、网上跨境证券交易等为噱头,通过装点门面、混淆概念、编造谎言等手段引诱投资者进行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一旦参与其中,投资者可能血本无归。
摸准“银发族”心理的陷阱
健康养老一直是“银发族”重点关注的领域。不法分子精准抓住了老年群体渴望健康和关爱、追求安稳、容易轻信他人的心理,让不少老年人深陷其中,从而非法诈骗行为屡屡得逞。
从公安部刚刚公布的5起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来看,高额回报、“专家”站台、温情攻势是这一类骗局的关键词。如某养老产业公司打着“医养结合”模式幌子,以出售消费卡、内部增资扩股等方式吸收资金12亿元;某康旅文化集团公司通过低价旅游招揽中老年人,再以高额年化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涉案资金6亿余元。廖某等人以销售养老服务“预付卡”“会员卡”为名,承诺老人缴纳养老服务预订金即可享受,相应折扣的养老入住优惠和年化利率8%~11%不等的“福补”(利息),并承诺3年后退还本金,共吸收资金约4亿元。
“身后事”更是老年群体放不下的大事。不久前宣判的一起销售“地宫穴位”等涉老项目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显示,利用老年人这一心理,不法分子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把被叫停的“地宫穴位”包装成年化高收益理财,靠传单+酒会+熟人拉人头,现场签约付款把老年人身后事“安排妥当”。该案涉及诈骗金额高达18.74亿元。
“非法集资手法花样不断翻新中,主要是抓住了‘银发族’的心理特点。”我市金融监管部门特别提醒,不法分子往往打着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等“落实政策”旗号,编造各种虚假项目,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老年人信任,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因此,在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凝聚合力织牢织密防护网
“陌生电话要警惕,中奖退税是骗局;养老项目别轻信,高额回报藏陷阱……”近日,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走进崇川区新桥北村社区,用朗朗上口的快板,把养老诈骗常见套路编进唱词。节奏明快的表演,瞬间抓住居民目光,让反诈知识“声”入人心,收获阵阵掌声。
针对当前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多发的形势,我市银行金融机构在9月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中,重点聚焦“防范养老诈骗”,积极创新形式、下沉服务,掀起“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热潮。招商银行南通分行在新城桥街道朝晖社区举办的“守护夕阳 共享安康”专题活动中,该行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养生骗局”“黄昏恋骗局”“低价旅游骗局”以及“投资理财骗局”在内的9种常见诈骗类型,通过剖析诈骗套路,揭示诈骗手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识别骗局,避免上当受骗。
不仅被动听,更要主动防。招商银行南通分行工作人员提醒老年投资者一定要牢记“五要”原则:要看清养老服务、养老项目或投资是否由正规机构提供;要抵制高利益诱惑;要树立正确的保健观念;要拒绝所谓的“熟人”或“能省钱”的谎言;要与家人多沟通商量。同时,还要谨记“六不”守则: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谨慎接听陌生号码和境外来电;不随意参加可疑线下活动;不相信高息承诺;不轻易转账付款;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切勿等待或拖延。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极具欺骗性、迷惑性,且作案手法翻新、套路升级。我市金融监管部门表示,养老钱是老年人美好晚年生活的保障,将持续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多元化宣传教育活动,提升老年群体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也呼吁家庭、社区等积极参与,凝聚强大合力,共同织牢织密反诈网,打造安全、安心的养老环境,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本报记者张水兰
本报实习生田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