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赵勇进)昨天,海安市花鼓艺术团挂牌成立,标志着海安花鼓进入高质量、创新型发展新阶段。未来,艺术团将成为传承地方文脉、孵化艺术精品、展示海安形象的文化窗口。
海安花鼓历史底蕴深厚,其起源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因早年盛行于海安角斜地区,又名“角斜花鼓”,其舞蹈动作脱胎于渔农劳作,生动再现南黄海边农家与渔乡生活场景。多年来,海安花鼓屡登国家级舞台,先后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联欢晚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表演、上海世博会“江苏周”等重大活动,斩获“山花奖”“群星奖”等重要奖项,200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守护文化瑰宝,海安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如今,海安城乡遍布老中青少四代花鼓演艺团队,“中老年海安花鼓”成为市民晨练热门项目;80%以上中小学组建花鼓队,海安实验小学千人花鼓队更是成为校园文化特色。
此次艺术团成立,是海安推动花鼓从民间传承迈向专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据海安市花鼓艺术团负责人葛志华介绍,艺术团依托政府特批的专项事业编制与经费,构建“研究、创作、表演”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将深化理论研究,梳理花鼓历史源流与融合路径;组建专业团队,每年新创花鼓题材作品并参与赛事;结合红色资源,打造高凤英事迹等主题的花鼓歌舞剧。
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李春燕表示,海安成立花鼓艺术团,彰显了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的远见卓识,为全省民间舞蹈发展提供了重要示范。
挂牌现场,海安老中青少四代传承人联袂表演《海安花鼓》精彩片段,柔美舞姿与灵动鼓点交织,尽显非遗传承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