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打造“家门口”文化盛宴 芭蕾舞剧《百合花》回乡“绽放”
发布时间: 2025-10-12 12:10:01 编辑: 苏敏 文章来源:
字体:

演出现场。记者徐培钦

本网讯 昨晚,改编自茹志鹃同名小说的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海安大剧院上演。作为该小说故事的真实发生地,海安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完成了一次红色精神的“回乡之旅”。

《百合花》以苏中战役为背景,通过“借被子”等平凡细节,展现战火中的人性光辉。2022年,该小说入选全国高中语文教材;2025年,在茹志鹃100周年诞辰之际,由南通市委宣传部、海安市委宣传部参与创投,上海芭蕾舞团将其改编为芭蕾舞剧,成功实现从文学到舞台的艺术跨越。

此次演出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南通接轨上海、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通积极与上海等地的专业院团合作,围绕红色文化与市场需求,引入高水平文艺作品,推动“文商体旅”深度融合。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季萍萍表示:“我们同饮一江水,上海与南通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结。”芭蕾舞剧《百合花》从创排到演出,均体现了两地文化合作的深度与温度。该剧今年7月于上海首演,8月登陆国家大剧院,10月“回乡”演出,实现了从地方到全国的艺术辐射。

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海安持续健全文化惠民机制,打造“家门口”的高品质文化体验。谭港村成为全省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唯一试点;《滨江警事》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学霸’康熙主题特展”吸引超10万人次观展。此次《百合花》的演出正是海安推动精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又一成果。

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海安系统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构建“场所+故事+剧目”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韩公馆、七战七捷纪念碑等红色地标串联起海安独特的红色文化脉络。芭蕾舞剧《百合花》通过现代艺术语汇,让红色故事在当代焕发新生。 记者赵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