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华
据报道,南通开发区聚焦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专班化工作机制实施精准帮扶,今年已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35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025年“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优举措》,为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南通开发区这组数据背后,恰是《2025年“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优举措》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更揭示出一个道理:筑牢营商高地必须有“硬核服务”。
“硬核服务”首先体现在机制的刚性上。项目落地涉及审批、用地、融资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中梗阻”都可能让企业错失发展良机。南通开发区的专班化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将分散的行政资源拧成“一股绳”,企业遇到难题不用再“多头跑、反复问”,而是由专班“一竿子插到底”。这种机制不是临时突击的“运动式帮扶”,而是嵌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常态化保障,用制度的确定性化解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让企业感受到“办事有章法、解决有路径”的踏实。
“硬核服务”更体现在服务的精度上。135件问题的解决,绝非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服务,而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为新项目协调临时用电、用水的“及时雨”,可能是帮企业解决用工缺口的“暖心桥”,也可能是为技术升级打通政策通道的“导航仪”。这些具体而微的帮扶,恰恰击中了企业发展中的“堵点”“卡点”。营商环境的优劣,企业最有发言权,而企业的获得感,就藏在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中。
当下,各地都在比拼营商环境,南通开发区用135件事实证明:真正的营商环境高地,不在口号里,而在解决问题的行动中;不在报表上,而在企业竖起的大拇指上。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唯有像南通开发区那样,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困,做到从项目洽谈、落地到投产达效,始终与企业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打造“营商环境最高地”,如此,方能让更多企业“来了不想走,发展有奔头”,为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