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云锐评 | 保护个“球”: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
发布时间: 2025-07-15 14:01:33 编辑: 高锋 文章来源:
字体:

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这所学校,如果不是一则新闻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估计这地球上还真没几个人知道。

但人家这学校,能从全中国“海了去了”的技师学院里“脱颖而出”,偏偏颠覆了大众的想象:靠一只“球”直接带火,且持续“热度不减”。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球”呢?说起来,也着实让人大跌眼镜,石球,也就是人们通常在马路边、小区门口看到的圆溜溜的“石墩子”,用于阻挡他人乱停车的。网上售价一只数百元。

虽说这样的石球身家普通,可是,到了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大门口,那身家就突然金贵了。何故?学校加装了钢管防护栏,将一只只石球全都精心保护起来。应了那句老话,丫头的身子,却突然享受了小姐的命!

连日来,网友大量转发的相关短视频,将这“校门奇观”生生推上热搜,且越来越火爆。视频画面显示,11个重达数百斤的圆球石墩整齐排列,每个石墩两侧竟额外加装了钢管护栏,层层设防,戒备森严。网友纷纷调侃:这球我抱都抱不动,这是防盗还是防啥?可人家学校却一本正经地回应外界质疑:为了安全,防止车辆撞击。

这理由,不得不说,够充分。

这些年,校园安全还真是个敏感词,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学校领导必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有个闪失,更担心防不胜防的舆情在网上陡然放大。念及于此,校方安装监控、搭建围墙、加装护栏……凡此种种为了在校学生安全的“一片苦心”,倒也不难理解。

可是,引发广大网友哂笑一片的此举,真的好吗?

不难看出,人们的质疑,聚焦多个方面:石墩加装双重防护是否涉嫌浪费公共资金?校方的“拍脑袋”决策是否科学合理?钢管与石墩刚性连接遭撞击产生碎片造成二次伤害咋办?“做表面文章”是不是在以形式主义叠加形式主义?

学校工作人员事后也进一步解释,在该校门口有很大的车流量,虽然并没有出现过任何意外状况或事故,但为了学生的安全,为防止车辆撞击,学校还是给石墩加装了护栏;希望网友们能够关注到这些“装甲石墩”的正向效果,不要曲解学校保护学生安全的用意。

应该看到,安全与自由的边界,一直以来都是城市治理的一道精细课题。学校作为全社会关注的教书育人的重地,安全性不容置疑;但是,当钢管冰冷地包围住圆形石墩子,既要看到“防护够不够”,也该看到“防护对不对”

“把校园修成堡垒,孩子是更安全还是更窒息?”一位网友的评论引发高赞共鸣。

防护栏“保护个球”,看似是个惹人笑谈的冷笑话,但笑过之后,更应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的是,这起“热门事件”的背后,凸显出公共资源使用和决策透明的“短板”持续存在,更折射出了校园安全治理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提升校园安全,需要一定的硬件投入来防护,这是必需的;但这样的防护手段和措施,同样也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真正的安全,不仅体现在从现实出发、防患于未然的“预判防范”中,也体现在科学评估与人文关怀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上

为此,要有效破解“安全焦虑”下的种种形式主义思维倾向,更重要的是,在于优化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和秩序管理,在于持之以恒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在于提升保安的巡查频次和监管力度,在于提升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安全思维意识……责任意识、管理能力、科学决策等,才是行之有效的“防护栏”

安全重于泰山。但安全,绝不是靠给石墩加装护栏一劳永逸来保证的。否则,即便用再多的石球和防护钢管将学校围成个“铁桶”也无济于事,只会成为老百姓口中常常戏谑的“聋子的耳朵——摆设”。

这样看来,保护个“球”,看似搞笑,实则是个并不好笑的严肃话题。


文/江东客 (言论系作者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