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新闻-资讯-生活第一门户 南通网首页
新闻 南通时政 南通服务 互动 公告活动 爆 料 台 汽车 汽车行情 汽车保养 南通论坛
娱乐 娱情八卦 电影电视 图片 图说南通 酷图热图 房产 热点楼盘 房价曝光 数字报纸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江海文化>> >> 正文

启东热电厂一段“光明”故事

2019-04-21 08:32:48 来源: 南通网

见证城变60载,老烟囱挥别启东主城区。启东热电厂搬离的背后,是一代启东人的“光明”变迁,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成长印忆——

终于,启东市区人民西路南侧、光明巷98号,那根矗立了16年、高120米的烟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退役”了!2018年12月17日,启东热电有限公司关停了现有6号机组(原有5号机组已先期停役)。当月22、24日,位于启东市北新镇沿江公路666号的新厂区内,2台燃煤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相继投入运营。

这里曾是启东唯一的“电源”

1956年5月,地方国营汇龙电厂成立。它,即启东热电有限公司的前身。现年93岁的李善余是第一任厂长。

“最初,电厂就在棉厂区域,只有2间矮平房,一台50千瓦的柴油发动机,主要供棉厂生产用电,并连通县政府机关等近500盏电灯。”4月16日,我们联系上李善余时,老人跟我们回忆道,那时的电力,无比稀缺。夜晚,居民区里,只有煤油灯幽暗、微弱的光。

两年后,崇明纱厂250匹马力200千瓦配套柴油发电机组调拨到启东县。为容纳新来的“大家伙”,汇龙电厂迁移至头兴港河东(现厂址)。做出这一决定的,正是李善余。

李善余看中该位置,一是位于城郊,远离街坊;二来,它紧挨着南城河与头兴港河,“汽轮发电是趋势,而运煤、蒸汽,都离不了水。”次年5月,200千瓦的柴油发动机正式运行,启东架设了全县第一条6.3千伏配电线路——市区线。

事实证明,李善余是睿智的。1960年11月,汇龙电厂拥有了第一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965年9月,汇龙电厂更名为启东电厂。1966年11月,第二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安装竣工发电。

期间,启东城区居民用电结束了晚间供应时代,全天“不打烊”!与此同时,以当地汇龙镇为中心的配电线路,逐渐向农村延伸。零星的社队农户开始使用电力照明、加工口粮和饲料等。

上世纪六十年代,光明巷98号,作为启东唯一的“电源”,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从星星点点到万家灯火

李善余回忆,1974年和1978年,启东电厂分别扩建投运了两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为4号机组和5号机组。

发电功率大了,厂区里永远覆着一层细密的煤灰。老人说,当时,没有除尘、脱硫等措施,只靠水幕除尘。“燃料车间的工人下班洗个脸,洗下的水都是黑的。”

随着发电设备容量的增加,送电范围的扩大,上世纪80年代,居民生活用电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照明,录音机、电视机、电风扇、冰箱等家用电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然而,电力依旧是奢侈品。电压不稳、电价高昂,“日光灯开不亮、电视机看不清、电风扇转不动”,是常态。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末期,启东才陆续实现户户通电。2014年年底,又在全国率先消除配电网“低电压”现象。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一个不少”到“一点不差”,高耸的烟囱,俯视着万家灯火,而启东电厂却不再是那个“唯一”。

早在1973年,孤立发电的启东电厂并入南通电网运行;21世纪初,吕四大唐电厂傲然屹立于黄海之滨,龙源、韩华、林洋等新能源企业也应运而生。

2009年,历经变革的启东电厂,变身启东热电有限公司。除了发电,它更多地承担着城区浴场、宾馆、医院及部分企业的供暖功能。

2009年9月3日,江苏省财政厅同意将启东市供电公司发电工区(原启东电厂)省级国有资产无偿划转至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当年11月3日,举行资产交接签约仪式。

它伫立城中颤巍巍老去

时光在走,不紧不慢。

老电厂从壮年一步步迈向暮年,城市却在一次次区域规划的调整中,愈发朝气蓬勃。曾经,烟囱的脚下是成块的田地;而今,厂子周围,中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李善余所住的阳光花苑,位于电厂北侧。站在小区西北门,抬眼就能望见高耸的烟囱。60年了,老人从未远离;而电厂,却搬迁了。

在我们的镜头下,李善余回到他无数次出入的老电厂。红墙砖瓦、肆意生长的藤蔓、浓密的植被覆盖,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影视基地。阳光穿过破碎的窗棂,照射进巨大的厂房,废弃的4号、5号机组已然褪色生锈,落满了灰尘。庞大的体量见证着它曾经的荣耀。

“这里,可能是启东现存最古老的厂房和机组了。”李善余说,1994年,4号、5号机组进行了康复性大修,再次投产运行,直至2006年停役。启东热电有限公司使用的6号机组位于老电厂北侧,是2003年后新扩建的区域。

不得不承认,在繁华的人民西路,大烟囱的存在,显得很突兀。为解决安全生产和达标排放等问题,以及考虑启东市区和滨江化工园区热负荷需求,启东热电有限公司变更了用地,搬离主城区。

新厂投入超4000万元,实行“超净排放标准”,高耸的烟囱挥别“烟尘蔽日”。颤巍巍老去的电厂,是拆除,抑或是改造成文创园,尚无定论。不管怎样,是时候道一声:别了,过往。 本报记者彭军君

通讯员刘吟菊

一键分享至

相关新闻

酷图热图

2018CBDF中 ...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 ...
中国成功发射陆地勘 ...
航拍淮安白马湖畔金 ...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